虹山鄉(xiāng)地處洛江區(qū)北部,,轄區(qū)面積24平方千米,,下轄5個行政村,,先后獲評“國家級生態(tài)鄉(xiāng)鎮(zhèn)”,、“美麗中國·深呼吸鄉(xiāng)鎮(zhèn)”“福建省文明村鎮(zhèn)”,、“福建省三星級鄉(xiāng)村旅游休閑集鎮(zhèn)”,、轄區(qū)內5個行政村均為“市級生態(tài)村”(其中:虹山村入圍泉州市“十佳美麗鄉(xiāng)村”),。
地名由來
境內有一瀑布,,水流似彩虹,,故名“虹山”,境內有白鳳凰之稱白鷴(xián)棲息,,彭氏家廟位于鳳凰交棲穴位,,故又名鳳山。
據(jù)《晉江縣志》載:“白虹山,,在郡北百余里,,其脈從仙游、永春交接之鵓鴿(bó gē)嶺發(fā)出,。鵓鴿俗稱白鴿,,又訛為白隔。左右有日月峽,,束細入脈,,不過丈余,得子脈之正氣……以其垂瀑如虹,,故名,。宋·莆田陳宓隱居其下……”山左有一道氣勢如虹的瀑布,蜿蜒的溪水經(jīng)三潭跌宕,,斷崖中飛流而下,,形成80多米的落差,濺起的水霧在陽光的照射下光影瀲滟,,形成美麗的彩虹,。據(jù)說有一天,貪玩的仙女在此與鳳凰嬉戲,,匆忙回去時,,將彩色的衣裳落在這里,幻化成了彩虹瀑布,。
神話傳說賦予了這一方福山樂水艷麗的色彩,。彩虹瀑布海拔高度約六百米,李白筆下“飛流直下三千尺”的瀑布意境不外如是?!堕}書》載:“山有白虹漈,有龍?zhí)?,歲旱禱之,,或有云氣升潭中,如虹,,三日內必雨,。”歷代名宦官紳紛紛來此登山覽勝,。明方志史學家何喬遠詩:“紅日照天地,,飛雪白紛紛。道者偶來此,,雷霆殊不聞,。”今摩崖石刻仍在,。
何喬遠詩石刻
虹山彭氏家族遷徙
虹山居民有彭,、林、陳,、謝等,,其中彭氏族人占95%,是全省最大的彭姓聚居地,。據(jù)《虹山彭氏族譜》中的“溫陵中山彭氏族譜自序”載:“吾彭之祖出自,?篯鏗(jiān kēng?),帝堯封于彭城,,為彭氏之始也,。厥后支派蔓延,蓋已不只其幾也,。吾祖派在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,,乃宣其居,今亦難考其幾世矣,。及唐僖宗廣明元年(880年),,黃巢作亂,吾祖隨王潮過江(885年),,始居于閩之泉,,次遷城西之南安(今泉州城西花園頭,時屬南安),?;涀詶柟珡瓦w晉江之中山〔宋景德年間(1004-1007),今虹山〕,舍于瑁峰之下(今虹山白鳳村)居焉,。斯祖之上世次失真,,故以棖(chéng)公為我中山一世祖也?!弊阋?,虹山彭氏后裔已繁衍千年。
虹山彭氏族譜自序
彭氏家廟
彭氏家廟位于虹山鄉(xiāng)白鳳村,,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間(1004-1007),,經(jīng)多次修葺,最近兩次分別是1992年和2018年,,按原貌修葺,,更新屋蓋、埕院,、圍墻,,拓建祠前場地等。土木結構,,三開間三落閩南傳統(tǒng)祠堂建筑,,2017年5月列入泉州市歷史建筑。家廟門口有柱聯(lián):支分唐朝歷百載,,祠占泉山第一家,,寫出了彭氏的源遠流長。廟前兩側有兩口古井被鄉(xiāng)人視為“鳳眼”,。
彭氏家廟大門
彭氏家廟入口
彭祖養(yǎng)生長壽館
彭祖養(yǎng)生長壽館位于虹山村彭氏小宗古厝,,為虹山傳統(tǒng)古大厝建筑,門口楹聯(lián)“武祖虹山欣鳳舞,、門環(huán)漈水慶龍飛”仍清晰可見,。
入門為庭院,庭院之上便是正廳,,正廳懸掛彭祖長壽相,,左側墻壁掛有《彭祖頌》。庭院內設置虹山彭氏源流展室,、彭祖簡介展室,、彭祖養(yǎng)生四術展室等10余個展室,圖文結合展示虹山彭祖養(yǎng)生長壽文化,。
每年農歷六月十二日或彭氏宗族重大活動時,,彭氏族人有祭拜受姓始祖彭祖的習俗。這一日,,彭氏宗祠彩旗飄揚,、鑼鼓喧天,,族人滿懷虔誠,聚集祠堂,,共同祭拜彭祖,,求風調雨順、幸福安康,。
相傳,,上古時期,彭祖帶著武夷子向東眺望滄海,,走到群山之巔(今虹山),又有瀑布深潭,,贊嘆此地有靈氣,,曾在此廬修身養(yǎng)性,他奇聞流傳后世,。
北宋,,虹山彭氏一世祖彭悵,居泉州城西邊,,聽聞彭祖曾在晉江中山(今虹山)隱居修行的事,,心生仰慕,效仿彭祖帶著家人隱居養(yǎng)生,,從此家族世代傳承彭祖養(yǎng)生,。
虹山傳承彭祖養(yǎng)生文化,現(xiàn)在虹山有彭氏家廟,、彭祖養(yǎng)生長壽館,、彭祖雕像、彭祖石等彭祖景觀景點,,傳承導引術,、八段錦等養(yǎng)生氣功,雉羹湯,、羊方藏魚等彭祖養(yǎng)生套餐,。虹山是四個景區(qū)十八個景點全域旅游鄉(xiāng)鎮(zhèn),是職工療休養(yǎng)基地,,是長壽康養(yǎng)圣地,,每年有五十多萬人次到虹山養(yǎng)生旅游。